一年一度的香港出差,就在这周。坐在位于湾仔的20楼办公室眺望窗外,不起身的话几乎看不到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不是因为楼太高,而是因为楼太密。于是只能抬头仰望一下所剩无几的天空,一两只老鹰偶尔飞过这片钢筋水泥,也算是一道风景。
对于一个大陆人来说,香港更多的应该算是旅游天地,购物天堂。我第一次到香港也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来的,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是2006年结婚前夕,当时还是未婚夫的老公到香港出差,我跟着他一起到了香港,一来是采购一些结婚用品,二来也顺便玩玩。因为他白天要开会,所以我第一次一个人游玩了迪士尼和海洋公园。当时迪士尼乐园才开放不久,那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来接待游客,无论是排队指引还是园区向导,都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亲切感体验,不管这样的微笑是培训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的,但对于游客来说,都是一种舒心的体验。这让我感觉到,原来真正的服务业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在湾仔电脑城里买了个DV,营业员很热情,但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知道,他说的是“湾仔电脑城”的广东话,这短短的五个字,简直就像外星语言一样难懂,现在回想起当时,真是好笑。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行进速度比上海地铁站内电梯快1.5倍的扶手电梯、还有铜锣湾亮如白昼的广告牌和路灯以及晚上9点以后仍然满座的茶餐厅。老公的老板请我们在一家铜锣湾的餐厅吃饭,具体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那是一间吃广式点心的餐厅,晚9点以后依旧人声鼎沸,服务员里也不乏上了年纪的老人。
第二次去香港是2008年,我所就职的公司收购了竞争对手,通过一系列的整合,成立了大中华区,我被归入了大中华区里的一员,我的line manager从新加坡人变成了香港人,那一年是去香港见新老板。巧合的是,第一顿晚饭老板也带我们去了我06年去过的那家餐厅,而且竟然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依旧是晚9点,依旧人声鼎沸。老板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和我交流起来有些吃力,同一个部门的同事们也很热情,只是位于湾仔骆克道的OFFICE,低矮的层高让人喘不过气来,手一伸几乎就能摸到天花板。TVB里招牌式的对话在我耳边想起,一句话里总是会夹杂几个英语单词。当他们知道原来Router的中文翻译叫路由器时,整个team的香港人都笑翻了,他们以为广东话发音为路由器的这三个字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吃绿色柚子的器具,现在回想当时,同样好笑。另外,我不知道为什么香港office去洗手间都需要拿着钥匙开门才能进去,平时是锁着的。老公说他们位于中环的OFFICE男厕所也是如此。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明白,难道这方面有立法?
2011年,去了香港两次,一次是去中东旅游的转机,纯转机,所以连机场都没有出,繁忙的空港、密集的航班起降和自由访问的FACEBOOK是当时唯一的印象,暂且不说大陆其他地方,每两小时就有一架从上海飞来的航班,运送着超过200人以上的游客来到这片土地,带动的消费无疑是数以千万计的。
那年的第二次到港则是中东旅游回来后的一个月,那次是出差,不过是来交接的,在一系列的整合整合再整合中,我的老板被整合掉了,我,代替了她。当然,这并不是一场厮杀,我只能说,我是一个幸运的普通人,我感谢所有为此事而做出决策的key person,没有他们的决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同样的晚餐,同样的餐厅,竟然还是同样的桌子,难道是巧合?我说不清楚。只是耳边传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香港口音的普通话、纯正的北方口音的普通话、以及再亲切不过的上海话。
2012年因为生儿子的关系,停歇了一年。2013年,又去了香港两次。第一次是带着爸妈和女儿,乘坐T99沪港列车去香港玩,这可以算是我正真意义上的一次香港旅游,此时的香港已经是全国人民的香港了,纷至沓来的不仅有游客,商务人士,还有投资者,潜在移民者,和孕妇。我的一位朋友就举家来到香港,从头开始打拼,在这个繁华的地方,找寻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为他的孩子创造一片洁净的天空,我佩服他的勇气,也祝愿他在这片新天地有所发展。
而当年第二次去香港则是出差,首次以公司大中华区财务总监的身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不由心中感慨万千。无论是从衣着打扮还是语气语言,我都力争朝香港style这方面靠拢,为的是更好的融入。我相信我做的是成功的,因为飞机上和空姐的对话以及下车去office的一路,都以粤语为第一语言,也许对方会听出生硬,但这是我宝贵的磨练的机会。OFFICE还是在湾仔,只是从骆克道搬到了后面一条轩尼诗道,物业管理水准也不错,每天早晨大堂里的值班经理都会微笑着同你点头问早,电梯这边也有专人和你问早安并且挡一下电梯门方便上下客。上班族们有序地以一字型排队,等候电梯,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办公室的层高也不那么低了,磨砂玻璃的办公室让人舒心。出差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审计,KPMG的PARTNER普通话也长进不少,他也希望能和我用普通话来沟通,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磨练的机会。来on field work的小朋友也有几个是大陆在香港读书后留港工作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融合。
2015年的今天,和同事们一起吃饭,席间我已经可以用粤语与他们说笑,他们也和我交流某些词语的普通话应该如何表述。餐厅里不同肤色的服务员,话语低声而亲切,推荐菜品诚恳且到位,服务业的水准依然很高。今年审计的小朋友里面,一个北京人, 一个贵州人,他们应该都是当地的学霸,随后来到这片土地继续深造打拼。
站在轩尼诗道上等红灯,双层巴士可以以60码的速度呼啸而过,滴滴滴的人行红绿灯不紧不慢,川流不息的人群面无表情,但步伐迅速而坚定。我不想说所谓的政治或是其他什么,那些我不懂,也与我无关。在我的为数不多的访港经历里,却能感觉到香港潜移默化的变化,不管香港的地位在这块公鸡版图上如何变化,在我眼中,勤勉、有序、高效始终是香港的代名词,它始终伴随着这片土地,沉静在略带潮湿但却洁净温润的空气里,一呼一吸。
<本文配图4、5、6、8为旧图,其余为本周iPhone6拍摄,有修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