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张园

12月1日修缮一新的张园重新对外开放,和朋友一起去逛了逛。张园坐落于市中心茂名北路南京西路交界处附近,媒体宣传的文案铺天盖地,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而我从一个单纯的城市探索者的视角来说一说再游张园的感受。

灰墙红砖,干净利落,再加上统一设计的logo,各种高级感扑面而来,历史遗迹配上现代渲染手法,真是美不胜收。

这几年历史保护建筑重修以后引入商业的模式越来越多,从淮海路的新天地开始,就一波又一波地出现这类旧房动迁改造,修旧如旧的地标,前一阵子新开的苏河湾万象城旁边也有一片类似的。不过张园的名气可能更响亮一些,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我确实也不太了解这块,通过一些公众号,我了解到张园在晚清时算是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张园只是个简称,全名是“张氏味莼园”,因当时无锡商人张叔和曾持有过这块园子,所以取名为张园。据说霍元甲在这里比过武、上海第一辆自行车就是从这里开始骑行的、又比如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也开办在这里等等。1911年1月15日,上海各界还在张园举行过剪辫大会,可见其社交地位的重要性。1918年以后张园的娱乐活动功能逐步退出,地块被分别出售,随后就建起了若干的石库门供人居住,变成了民居。最近这100多年都是以旧式里弄的石库门居民区的形式存在于此,淹没在南京西路零零总总的高楼大厦里,无人问津。

2018年的9月,我曾经来过这里,当时也是听说茂名北路西面的丰盛里刚刚开业,我也是和朋友到这里逛逛吃吃拍拍照。没想到东面的这片石库门里藏着很多亮点,于是我按下了快门定格了一些瞬间,与现在再游时拍的照片一对比,颇有意思。下图这张就是茂名北路以东沿街立面的一部分,也就是和上图差不多位置的地方,当时这片居民区刚刚启动动迁,住户还没有搬走,每家每户都是不一样的窗台配置,看上去略显杂乱。

而现在开了蓝瓶咖啡,张园也被这排建筑物的西侧墙自然分开,围出一片新高端商业。各个里弄的名字也都粉饰一新。不再是原来拥挤狭小的居民区,而成了游客驻足观赏的休闲区。

当天是张园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江诗丹顿租下了张园核心区域的四层别墅办展,为期六个月,我对手表的兴趣一般(其实是太贵 ^_^),对这栋楼的兴趣倒是更浓厚一些。

这原本就是张园主人张叔和的宅子,四层小洋楼修旧如旧,三层的木门横平竖直很显眼,门框两端的翘首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牌面,以及门顶的气窗,是上海建筑里常有的,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公家的房子也有这种气窗,气窗下面三扇对开门,铰链是顶天立地式的,和门把手连在一起,门把手一拉上下自然开,我不知道这种叫什么名字,但看上去就很气派的样子。

三层和四层的阳台也很精致,花式马赛克铺起来那是相当耗费工时的,更别说材料了。

四层有一条比较窄的露台,窗户打开后扣住开窗角度的那个铁钩子也是上世纪的旧物,我不知道专业术语叫什么,但这种修旧如旧的细节绝对可以给满分。

站在四楼的露台向两边看,可以鸟瞰整个张园。东边是已经竣工开放的张园一期,可以看到红砖灰瓦重新铺过,屋顶上新风系统、排风系统、避雷针一应俱全。

再看西边,是动迁结束,人去楼空的二期,目前还在清理,陈旧是唯一的形容词,和上图一对比更是明显。

整个来看这桩四层小洋楼,有别于尖顶的别墅,实用主义元素更多一些,看上去很中规中矩。

有意思的是,我回家翻看了之前18年时去拍的照片,竟然也拍到过这栋别墅,但你绝对不会想到那时这栋别墅的模样。当时是9月的夏末,天气依然燥热,我路过张园快离开的时候,看到这栋楼,当时这栋楼吓到我了,因为右边的窗户上布满了枯藤,据说是一个摄影工作室,看上去很诡异,而且当时这栋楼前面有一道围墙,所以我只拍了楼的上半部分,很明显这里住了不止8户人家,尤其是四楼露台,不止三处违章搭建住户数量甚至可能翻倍,每家人家都圈了一小块面积居住于此,拥挤不堪,你很难想象眼前江诗丹顿租下的这栋洋楼的前身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只能说,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资本注入以后越旧的物件散发出越璀璨的光芒,当然工匠的手艺也是了得,才能让如此美丽的园子展现在公众面前。

再游张园

4 Comments

  1. S̆̈

    非常赞,这里我已mark,以前在上海竟然不晓得这地儿,感谢你推荐!

    关于张叔和:1915年,张叔和任无锡振新纱厂经理,并投资六万元,帮助荣氏兄弟在上海创设申新一厂。
    所以说,没有张叔和,就没有荣氏兄弟,更加没有荣副主席、和现在的无锡了。

  2. Jeff

    这些有历史有故事的建筑,值得花点钱去养护。高楼大厦始终有种冰冷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