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猫》

6个多月前,上海还沉浸在被金黄的银杏树叶渲染的时节里,我就一早前往文化广场排队等着开票。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文化广场门前洒满一地的金色树叶,票房的门背阴,尽管是晴天,但9点以前还是阴冷萧瑟。我以为我来得够早,不想前面已有三位,我们都是来排队买票的,买11点开始预售的、半年以后才在这里上演的音乐剧《猫》的演出票。

2003年《猫》就来过上海,那是我看的第一部音乐剧。当时的我对于音乐剧这种演出形式其实还是很陌生的,我也记不清当时为什么会去买票看,可能也就是尝鲜吧。那一晚是带着51岁的妈妈去看的,《猫》因为剧情需要,扮演者会穿梭在观众席里,尽管买的是3楼的距离舞台很遥远的票,但也会有扮演者在身边出现,那首经典的Memory当然印象最为深刻,老猫的扮相凄凉而酸涩,曾经的辉煌不在,唯有记忆犹存。从那年起,看音乐剧成了我的乐趣之一。

15年后的今天,二刷此剧,带着我的女儿去看。女儿也算是一位音乐剧常客了,她第一次看音乐剧是在两年前,也就是她7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去看了音乐剧《My Fair Lady》(窈窕淑女)。讲述的是一位教授和人打赌把一位连英语发音都不标准的卖花女训练成一位气质高雅、吐字清晰的淑女的故事。女儿很喜欢这部音乐剧,Higgins教授标准的英式英语发音令她印象深刻,似乎让她感受到了些许语言的魅力。此后每一次有经典原版音乐剧到访上海,我都会尽力抢票带她去看。此次《猫》剧再度来沪,自然是不能错过,于是才有本文开篇那段购票回顾。也是因为家里从去年11月份开始多了一位猫咪新成员,所以女儿对猫咪的喜爱也与日俱增,这部音乐剧对她来说再合适不过。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两个半小时的表演,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尽管我已经记不清15年前是哪个剧团来沪演出的,但今晚的表演对我来说就如同经典重现。喜欢看音乐剧也许就是因为这种轻松的氛围、易懂的歌词、以及通俗的旋律,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但华丽的舞台背景和精致的扮相妆面,又显得如此精挑细选。所谓经典,就是你觉得不错,他也觉得不错,大家都觉得不错,并且一遍遍、无数遍地重复,最终传承下来的东西,作为安德鲁韦伯最成功的音乐剧作品,《猫》就是这样的经典。

整场演出的精彩不言而喻,回家路上我在App上找到了memory的曲目,单曲循环给女儿听,她竟然哭了。我问她怎么了,并且脑海里闪现刚才在剧场内她揉眼睛的动作,当时我以为是她困了,所以并没多问,你是不是在剧场里就哭了?我边开车边问道。女儿点点头,越发哭得伤心。劝了一会儿,平息了一些,女儿说,老猫太可怜了,没人理睬她,就算她以前风华绝代(字幕机上的词汇),现在却是这样的下场。原来如此,傻孩子,原来你是被现场的音乐氛围感染了。这次回家的路上,女儿一反往次10点以后看完剧直接困得在路上睡着的常态,边听歌,边和我讨论起了剧里出现的各种猫,喜欢哪个,讨厌哪个,聊了一路。

回家的路很顺畅,这个夜晚我很高兴,不单单是因为《猫》剧本身,还有女儿慢慢学会了体会和感受,这两样看似简单,却很难去描述,很难去教授。当那只过气的魅力猫格丽兹贝拉唱起Memory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她的凄凉,触动了她稚嫩的心灵,这个夜晚对她来说可能有些小伤心,但我相信这将是一个对她来说记忆深刻的夜晚。

晚风轻拂,写完并发表这篇文章已近深夜12点半,家里的猫咪也已安睡,好梦,猫咪;好梦,女儿。

音乐剧《猫》

6 Comments

  1. DickWu

    这是我最喜欢的歌剧,没有之一。Touch me~
    可惜的是没来帝都,这种需要精心制作场景的音乐剧,感觉都和帝都无缘。

  2. 老虎

    上海还是很洋气的,喜欢这些百老汇的剧。
    话说想起很久很久前,我在澳洲卖过百老汇的票,就有CA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